归鸟·其二
陶渊明〔魏晋〕
翼翼归鸟,载翔载飞。
虽不怀游,见林情依。
遇云颉颃,相鸣而归。
遐路诚悠,性爱无遗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归鸟翩翩自在飞,自由翱翔任飞飞。
如今已无远游志,每见丛林情依依。
上下翻飞因云阻,相呼相唤结伴归。
青云之路虽诱人,天性恋巢难舍弃。
注释
载:语助词。
怀游:眷念于远游。依:依恋,留恋。。
颉(xié)颃(háng):鸟上下翻飞的样子。
遐路:远去的道路,指天空。悠:远。性爱无遗:天性喜爱而不愿舍弃(旧巢)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陈庆元等编选.陶渊明集.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4:29-31
2、
郭维森 包景诚.陶渊明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:40-43
创作背景
此诗约为东晋安帝义熙二年(406)陶渊明四十二岁时所作。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,任官十三年,一直厌恶官场,向往田园。义熙元年(405),他最后一次出仕,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,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。此诗当作于彭泽归田的次年,是与《归园田居》组诗同时期的作品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郭维森 包景诚·陶渊明集全译·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
简析
《归鸟·其二》是归鸟诗中第二章,此章写见林,诗中说鸟儿并不想远游,当它在外飞翔时,见到林木辄思栖止,颉颃云间、鸣声上下,唱着歌回家;最后说虽路途遥远,但性情爱恋林木,不肯舍弃。整首诗写鸟亦是写人,诗人仕宦在外,感到“一形似有制”,但“素襟不可易”,体现出其喜爱自然田园的本性。
陶渊明
陶渊明(约365~427年),名潜,字元亮,别号五柳先生,私谥靖节,世称靖节先生,一说寻阳郡柴桑县(今江西九江)人,另一说江西宜丰人,东晋末到南朝刘宋初杰出的诗人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被誉为“隐逸诗人之宗”“田园诗派之鼻祖”。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。曾任江州祭酒、建威参军、镇军参军、彭泽县令等职,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,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,从此归隐田园。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,被称为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”,有《陶渊明集》。 137篇诗文 1327条名句
饮酒·其二
陶渊明〔魏晋〕
积善云有报,夷叔在西山。
善恶苟不应,何事空立言!
九十行带索,饥寒况当年。
不赖固穷节,百世当谁传。
夜听捣衣诗
曹毗〔魏晋〕
寒兴御纨素,佳人理衣。
冬夜清且永,皎月照堂阴。
纤手叠轻素,朗杵叩鸣砧。
清风流繁节,回飙洒微吟。
嗟此往运速,悼彼幽滞心。
二物感余怀,岂但声与音。
桥玄论曹操
陈寿〔魏晋〕
太祖少机警,有权数,而任侠放荡,不治行业,故世人未之奇也。唯桥玄、何颙异焉。玄谓太祖曰:“天下将乱,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,能安之者,其在君乎!”